采用氰化物镀液电镀锡锌合金成分稳定,镀液分散能力好,容易维护。采用合金阳极时,为防止二价锡的增加和危害,阳极要像碱性镀锡那样,保持半钝化状态。
(1)合金镀液的组成和工艺条件(见表1-37)
表1-37 氰化物锡锌合金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
(2)镀液中各成分作用及工艺条件的影响
①主盐 通常使用锡酸钾或锡酸钠提供Sn4+,用氰化锌或氧化锌提供Zn2+。由于镀液中的锡比锌难以沉积,所以镀液中Sn4+的含量必须远大于Zn2+的含量。随镀液中Sn4+ 含量增加,镀层中锡含量上升。
在镀液中,锡以SnO2-3或Sn(OH)2-6的形式存在;锌以ZnO2-2或Zn(OH)2-4及Zn(CN)2-4的形式存在。在共沉积反应中,阴极反应为:
SnO2-3+3H2O+4e═════SN+6OH-
SnO2-2+2H2O+2e═════ZN+4OH-
Zn(CN)2-4+2e═════ZN+4CH-
阴极上是络合离子SnO2-3、ZnO2-2直接放电,ZnO2-2和Zn(CN)2-4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平衡关系,Zn(CN)2-4+4H2O═════ZnO2-2+4CN-+2H2O镀液中含四价锡的量与镀层含量的关系(见图1-50)
②游离氢氧化钾(钠)随着镀液中氢氧化钾(钠)含量的增加,镀层含锌量增加。当氢氧化钠含量过低(7.5~8g/L)时,镀层含锌量随氢氧化钾(钠)含量的增加,而锌迅速增加;当氢氧化钾(钠)含量过高时,亦有同样趋势。只有当氢氧化钠含量在8~12g/L范围内变化时,镀层含锌量比较稳定。此时,含锌量大致在25%
(质量)左右。
③游离氰化钾(钠)CN-是Zn2+的络合剂,因此氰化物含量过低时,使锌沉积时的阴极极化降低,并降低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深镀能力),使镀层组成有一定影响。由于镀液组成对镀层有较大影响,为了得到一定组成的合金镀层,就必须经常调整镀液。在正常情况下,镀液中的锡和锌的含量每周调整一次即可;氰化物和氢氧化物最好每天进行分析。
④温度 随着镀液温度的升高,镀层锡含量增加,这是由于锡的析出电位随温度升高而变正,并且阴极电流效率也有所上升。镀液温度不宜过高,超过70℃就会剧烈分解,重污染环境,如果温度过低,则电流效率下降很多,温度最好控制在65℃左右为好。
⑤阴极电流密度 随着电流密度的提高,镀层锌含量减少。对于碱性氰化物来说,电流密度对镀层成分含量的影响较小,但也必须注意尽量严格控制。
⑥镀液的分散能力 合金镀液的分散能力,应包括镀层厚度的均匀性和合金组成两部分内容。该镀液在使用电流密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分散能力。对于多数电镀部件来说,电镀锡锌合金能够保证镀层厚度和组成的均匀性,无需辅助阳极,但对于有深孔的部件,则内孔镀层锌含量下降,耐蚀性降低,这时应加象形阳极。
(3)氰化物镀液使用的阳极
电镀中很容易忽视阳极的作用,但它对镀液组成及镀层质量有较大影响,特别在使用合金阳极时,必须保持合金中的两种组分均匀溶解。锡锌合金阳极可采用与镀层相同组成的锡合金阳极,如有得到锌含量为25%的锡锌合金镀层,可采用含锌量为25%的锡锌合金,铸成椭圆形或圆柱形。
在氰化物镀液中,最重要的是在阳极表面生成的阳极膜,使锡以Sn4+的形式溶解。通常需要预处理,先将阳极浸在镀液中,然后阳极带电下槽,电解一段时间,电解的槽电压比正常电压高2V左右,这样就可在阳极上形成一层阳极膜。在表面成膜后,阳极外观有显著变化,变成暗绿色或暗褐色等。当阳极使用时间较长时,其膜消失变为黑色,成为残渣进入溶液,它会降低镀层质量。这就需要取出阳极,去掉残渣,然后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后再用。电镀过程中,阳极逐渐变小,应及时更换。一般要求阳极面积为阴极面积的1.5~2.0倍。
(想查询更多表面处理文章,您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点击关注公众号:易镀,公众号内有更多详细的表面处理文章,欢迎您的订阅)
易镀,十分专业的表面处理信息平台,金属表面处理/镁合金蚀刻剂/镁合金除油剂/镁合金漂白剂/镁合金转化膜/环保铝除灰剂/铝三价铬钝化剂/低磷化学镍/铝中磷化学镍/高磷化学镍/银光剂/银保护等。
表面处理难题可咨询:13600421922(程生)
Copyright © 2021 深圳市恒享表面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09192382号 技术支持:易百讯 -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