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双电层、什么是分解电压,什么是……,这些电镀专业术语,只有业内人才能看得懂,今天,我给大家汇总了接近100多个电镀专业术语,这些对于业内巩固电镀知识有很大的作用,一起来看看吧!
本标准包括了电镀专业常用的名词及解释,适用于电镀及与电镀有关的过程。
1.化学腐蚀--chemical
金属在非电化学作用下的腐蚀(氧化)过程。通常指在非电解质溶液及干燥气体中,纯化学作用引起的腐蚀。
2.双电层--electric
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界面上存在的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电荷层。
3.双极性电极--bipolar
一个不与外电源相连的,浸入阳极与阴极间电解液中的导体。靠近阳极的那部分导体起着阴极的作用,而靠近阴极的部分起着阳极的作用。
4.分散能力--throwing
在特定条件下,一定溶液使电极上(通常是阴极)镀层分布比初次电流分布所获得的结果更为均匀的能力。
此名词也可用于阳极过程,其定义与上述者类似。
5.分解电压--decomposition
其定义与上述者类似。
能使电化学反应以明显速度持续进行的最小电压(溶液的欧姆电压降不包括在内)。
6.不溶性阳极(惰性阳极)--inert
在电流通过时,不发生阳极溶解反应的阳极。
7.电化学--electrochemistry
研究电子导体和离子导体的接触界面性质及其所发生变化的科学。
8.电化学极化(活化极化)--activation
由于电化学反应在进行中遇到困难而引起的极化。
9.电化学腐蚀--electrochemical
在卑解质溶掖中或金属表面上的液膜中,服从于电化学反应规律的金属腐蚀(氧化)过程
10.电化当量--electrochemical
在电极上通过单位电量(例如1安时,1库仑或1法拉第时),电极反应形成产物之理论重量。通常以克/库仑或克/安时表示。
11
单位截面积和单位长度的导体之电导,通常以S/m表示。
12
液体介质中带电的胶体微粒在外电场作用下相对液体的迁移现象。
13
原电池开路时两极间的电势差。
14
金属电极阳极极化时,金属阳极溶解速率突然下降的电势。通常腐蚀电流在达到钝化电势前经历一极大值。
15
金属材料在特定的腐蚀环境中自发建立的稳定电极电势。
16
单位面积电极上通过的电流强度,通常以A/dm2表示。
17
电极上通过单位电量时,电极反应生成物的实际质量与电化当量之比,通常以%表示。
18
腐蚀速率是材料特定表面上单位时间物质转变的量。或按法拉第定律,腐蚀速率是腐蚀电势下的电流。
腐蚀电流为:
式中:n-电极反应的电子数;
F-法拉第常数;
vcor-腐蚀速率。
19
置于导电介质(如电解液、熔融物、固体、或气体)中的导体。电流通过它流入或流出导电介质。
20
在标准状态下,某电极与标准氢电极(作为负极)组成原电池,所测得的电动势称为该电极的氢标电极电势,或简称电极电势。各种电极的氢标电极电势可以表示出电极与溶液界面间电势差的相对大小。
21
本身具有离子导电性或在一定条件下(例如高温熔融或溶于溶剂形成溶液)能够呈现离子导电性的物质。
22
具有离子导电性的溶液。
23
溶液中的电解质以自由离子存在的摩尔数与其总摩尔数之比。通常以%表示。
24
在电解质溶液或电极中加入某种去极剂而使电极极化降低的现象。
25
电极反应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的电极电势。
26
在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中电势较正的电极。
27
在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中电势较负的电极。
28
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即反应物于其上获得电子的电极。
29
当有电流通过时,阴极的电极电势向负的方向偏移的现象。
30
比基体金属的电极电势更正的金属镀层。
31
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即能接受反应物所给出电子的电极。
32
在电流作用下,阳极溶解过程中产生的不溶性残渣。
33
当有电流通过时,阳极的电极电势向正的方向偏移的现象。
34
比基体金属的电极电势更负的金属镀层。
35
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溶液中某种离子携带的电流与通过的总电流之比称为该离子的迁移数。
36
电极上有电流通过时的电极电势与热力学平衡电极电势的差值。
37
电流通过时在电极表面附近存在着浓度梯度的溶液薄层。
38
在需要通过电流的线路以外的其他回路(例如镀槽槽体或加热器等)中流过的电流。
39
添加到电解液中能够提高溶液电导率的盐类物质。
40
单位体积电解质溶液中通过的电流强度。通常以A/L表示。
41
单位时间内镀件表面沉积出金属的厚度。通常以μm/h表示。
42
不存在电极极化时,电流在电极表面上的分布。
43
腐蚀破坏主要集中在表面局部区域,而其他部分几乎未遭受腐蚀的一种现象。
44
电极上有电流通过时,电极电势偏离其平衡值的现象。
45
电极电势随电流密度的变化率,它相当于改变单位电流密度所引起的电极电势的变化。
46
描述电极电势与通过电极的电流密度之间关系的曲线。
47
原电池或电解槽中两电极(正、负极或阴、阳极)之间的距离。
48
一种液体以极微小液滴均匀地分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种液体中的现象。
49
金属材料在应力和腐蚀环境共同作用下而发生的开裂现象。
50
电解过程中电极上有明显可见的气体析出现象。
51
用调整有效离子浓度,达到理想行为以消除电极表面的钝化状态。
52
在标准状态下,溶液中组分的热力学浓度,即校正真实溶液与理想溶液性质的偏差而使用的有效浓度。
53
在标准状态下,电极反应中所有反应物与产物的活度(或逸度)均等于l的平衡电极电势。
54
电极上有电流通过时,由电极表面附近的反应物或产物浓度变化引起的极化。
55
在一定溶液中使金属阳极极化超过一定数值后,金属溶解速率不但不增大,反而剧烈减小,这种使金属表面由"活化态"转变为"钝态"的过程称为钝化。由阳极极化引起的钝化为电化学钝化,而由溶液中某些钝化剂的作用引起的钝化则称为化学钝化。
56
在金属表面出现的点状腐蚀。
57配位化合物--complex
金属离子或原子与一定数目的带负电的基团或电中性的极性分子形成具有配位键的化合物。
58
两种盐以一定比例共同结晶而成的化合物。它实质上是以晶体形式存在的配位化合物。
59
金属或合金吸收氢原子和有应力存在下而引起的脆性。
60
金属制件在浸蚀、除油或电镀等过程中常有吸附氢原子的这种现象。
61
两相界面间存在的使界面收缩的作用力称为界面张力。若其中一相为气体则称为表面张力。
62
在电镀所需电极反应的电势范围内,能够维持反应进行的最高或最低电流密度。高于最高电流密度时,电势移动超出所需范围,将有新的副反应发生。低于最低电流密度时,电极反应速率降低而达不到生产上的要求。
63
单一电极与电解质溶液所构成的体系。
64
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一个原电池可以看作是由两个半电池组成的。
65
连接两个半电池用于减小液接电势的装置,通常为盛有浓度较高的电解质溶液(例如饱和的KCL溶液)的玻璃管。
66
氢离子活度αH+(或近似地用浓度)的常用对数的负值,即pH=一logaH+。
67
能在其上沉积金属或形成膜层的材料。
68
为了改善被镀制件表面上的电流分布而使用的附加阳极。
69
制件上某些电流过于集中的部位附加某种形状的阴极,以避免毛刺和烧焦等缺陷,这种附加的阴极就是辅助阴极。
70
两种不同的导电材料接触时,在界面上产生的电势差。
71
沿着晶粒边界发生的选择性腐蚀。
72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相应的离子之浓度的乘积,其中各离子浓度的幂次与它在该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中的系数相同。
73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在100g溶剂中所能溶解溶质最大的克数。
74
在一定条件下电镀液中金属离子在孔隙或划痕中电沉积的能力。
75
电解时单元电解槽两极间总电势差。
76
无外电流通过时,金属电极在电解液中的电极电势。
77
中心离子与配体多位配合形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位化合物。
78
镀液使镀层表面比基体表面更平滑的能力。
79
在特定的电镀条件下,镀液沉积金属覆盖镀件整个表面的能力。
80
制件上电镀前后的规定表面,该表面上的镀层对于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是极为重要的。
81
电镀过程中通过的瞬时大电流。
材料设备
1
除去水中Ca2+、Mg2+等离子以降低其硬度的过程。
2
连接整流器(或直流发电机)与镀槽供导电用的铜排或铝排。
3
套在阳极上以防止阳极泥渣进入溶液的棉布或化纤织物袋子。
4
加入镀液中可获得光亮镀层的添加剂。
5
为防止滤渣堆积过于密实,使过滤顺利进行,而使用细碎程度不同的不溶性惰性材料。
6
能减小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例如强浸蚀中使用的缓蚀剂。
7
能显著降低界面张力的物质,常用作洗涤剂、润湿剂、乳化剂、分散剂、起泡剂等。
8
能降低互不相溶的液体间的界面张力,使之形成乳浊液的物质。
9
能与金属离子或原子结合而形成配位化合物的物质。
10
涂敷在电极或挂具的某一部分,使该部位表面不导电的涂层。
11
用来装挂零件,以便于将它们放入槽中进行电镀或其它处理的工具。
12
能降低制件与溶液间的界面张力,使制件表面易于被溶液润湿的物质。
13离心干燥机--centrifuge
利用离心力使制件脱水干燥的设备。
14
加入镀液中能改进镀液的电化学性能和改善镀层质量的少量添加物。
15
能使溶液pH值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基本恒定的物质。
16
被镀制件与极杠连在一起作周期性往复运动的阴极。
17
把电解槽的阳极区和阴极区彼此分隔开的多孔膜或半透膜。
18
能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的物质。
19
在电镀过程中能够改善基体表面微观平整性,以获得平整光滑镀层的添加剂。
20
把交流电直接变为直流电的设备。
镀覆方法
1
用热诱导化学反应或蒸气气相还原于基体凝聚产生沉积层的过程。
2
通常在高真空中用蒸发和随后凝聚单质或化合物的方法沉积覆盖层的过层。
3
用含有氧化剂的溶液处理金属制件,使其表面形成很薄的钝态保护膜的过程。
4
通过化学处理使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的过程。
5
金属制件作为阳极在一定的电解液中进行电解,使其表面形成一层具有某种功能(如防护性,装饰性或其它功能)的氧化膜的过程。
6
在经活化处理的基体表面上,镀液中金属离子被催化还原形成金属镀层的过程。
7
在激光作用下的电镀。
8
通电时间极短产生薄镀层的电镀。
9
利用电解在制件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结合良好的金属或合金沉积层的过程。
10
在细金属粉和合适的化学试剂存在下,用坚硬的小圆球撞击金属表面,以使细金属粉覆盖该表面。
11
由一种金属从溶液中置换另一种金属的置换反应产生的金属沉积物,例如:
Fe+Cu2+→Cu+Fe2+
12
通过电解使金属沉积在铸模上制造或复制金属制品(能将铸模和金属沉积物分开)的过程。
13
在直流电流上叠加脉冲电流或交流电流的电镀。
14
在适当的条件下,从镀槽中直接得到具有光泽镀层的电镀。
15
在电流作用下,使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也包括非金属元素)共沉积的过程。
16
在同一基体上先后沉积上几层性质或材料不同的金属层的电镀。
17
在特定的溶液中以高的电流密度,短时间电沉积出金属薄层,以改善随后沉积镀层与基体间结合力的方法。
18
借助于电解使溶液中金属离子在电极上还原并形成金属相的过程。包括电镀、电铸、电解精炼等。
19
用一个同阳极连接并能提供电镀需要的电解液的电极或刷,在作为阴极的制件上移动进行选择电镀的方法。
20
电流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镀。
21
金属经化学或电化学处理所形成的含有该金属化合物的表面膜层,例如锌或镉上的铬酸盐膜或钢上的氧化膜。
22
利用挂具吊挂制件进行的电镀。
23
用电化学法或化学法使金属离子与均匀悬浮在溶液中的不溶性非金属或其他金属微粒同时沉积而获得复合镀层的过程。
24
用脉冲电源代替直流电源的电镀。
25
将钢铁制件在空气中加热或浸入氧化性溶液中,使其表面形成通常为蓝(黑)色的氧化膜的过程。
26
为获得高的沉积速率,采用特殊的措施,在极高的阴极电流密度下进行电镀的过程。
27
制件在回转容器中进行电镀。适用于小型零件。
28
在塑料制件上电沉积金属镀层的过程。
29
在钢铁制件表面上形成一层难溶的磷酸盐保护膜的处理过程。
测试检验
1
在不同气候区的暴晒场按规定方法进行的一种检验镀层耐大气腐蚀性能的试验。
2
利用规定的中性盐雾试验镀层耐腐蚀性。
3
制件表面因污染所引起的不均匀润湿性而使其水膜不连续的现象,这是一种检查清洗程度的方法。
4
测定溶液pH值的仪器。
5
单位面积上针孔的个数。
6
在电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引起镀层晶体结构的变化,使镀层被拉伸或压缩,但因镀层已被固定在基体上,遂使镀层处于受力状态,这种作用于镀层的内力称为内应力。
7
测量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的仪器。
8
根据电解过程中电极上析出物的质量或体积(对于气体)来计量通过电量的仪器。
9
测定溶液体系的扩散系数和电化学参数的一种电极。它是将金属棒嵌于同心塑料圆筒中,金属棒底面为电极的工作面,电极同转动马达的转动轴连接,整体固定在稳定的座架上,电极工作面垂直转轴,其圆心对准转轴心。这样,电极转动时紧贴电极工作面的液相建立起一个厚度与转速有关的均一、稳定的扩散层。
10
环盘电极是在圆盘电极的工作面上装有与其同心的环的电极,环与圆盘之间用薄层绝缘材料隔离。环电极用来检测圆盘电极上的可溶性反应产物,环盘电极也是电化学测试常用的电极。
11
从镀层表面贯穿到镀层底部或基体金属的微小孔道。
12
用规定含铜盐和醋酸的氯化钠水溶液作喷雾剂而进行的一种加速腐蚀试验。
13
平衡电极电势非常稳定和高度可逆的半电池,它可同另一半电池构成原电池以确定后者的电极电势。
14
由汞、氯化亚汞和一定浓度(例如饱和溶液)的氯化钾溶液组成的半电池。
15
镀层表面被熔融焊料润湿的能力。
16
镀层抵抗其它物体刻划或压入其表面的能力,是镀层的一项重要机械性能。根据测定方法的不同可用不同量值表示硬度,如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肖氏硬度和努氏硬度等。硬度常用显微硬度计测定。
17
由于腐蚀而引起的金属或镀层表面色泽的变化,如发暗、失色等。
18
让特定的腐蚀液有控制地滴在试样表面上,以检验试样表面保护层耐蚀性的试验方法。
19
利用薄玻璃膜将两种溶液隔离而产生电势差的电极,常用于测量溶液pH值。
20
镀层与基体材料之间结合强度的量度,可用使镀层与基体分离所需的力表示。
Copyright © 2021 深圳市恒享表面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09192382号 技术支持:易百讯 -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