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镀液成份 建议用量 (克/ 升) 范围(克/升)
氯化镍 180克 120-250克
氯化亚锡 8-10克 8-30克
氟化氢铵 20克 20-50克
发黑剂B 2-3毫升 3-8毫升
PH 4.0(盐酸下氨水上) 3.5-4.5
温度 75-80度(特氟龙加热) 60-80度
阳极 碳板或镍板
电流密度 0.5安培/平方分米 0.3-1.0A
电镀时间 40秒-1分钟 0.5-4分钟
二、各成分作用
成分 | 基本作用 | 外观方面 | 成分失调 | 异常现象 | 调整方法 |
氯化镍 | 提供成分中的镍金属 | 主导镀层外观的黄色系 | 含量过高 | 镀层黑中带黄 | 降低镍含量或提高锡含量 |
含量过低 | 高温烘烤后,黑色会退掉且显偏黄色 | 提高镍含量 | |||
氯化亚锡 | 提供都层中锡金属 | 主导镀层外观的黑色系(从低到高是一个从白到黑再到白的曲线过程,过低或过高都会偏白) | 含量过高 | 1, 整体黑中偏白 2, 高位烧焦且发蒙 3, 高位掉色(烘烤后发白) | 降低锡含量或者增加镍或氟化氢铵的量 |
含量过低 | 1, 低位走位差 2, 低位起彩 3, 烘烤褪色 | 提高锡含量 | |||
氟化氢铵 | 络合锡离子 | 主导镀层的光泽度 | 含量过高 | 1,锡很难出来,现象和锡低了类似 2,腐蚀性强,镍底容易发黑,结合力不良。 | 提高氟化氢铵的量 |
含量过低 | 镀层灰暗无光泽,打片出现整体糊状 | 提高氟化氢铵的量 | |||
发黑剂 | 增强镀层黑色 | 主导黑度 | 含量过低 | 黑色不够 高区烧焦或发蒙 | 提高含量 |
含量过高 | 低位起彩 | 降低含量或电解 | |||
PH | 调节镀层合金成分 | 过高 | 槽液容易浑浊 高区容易烧焦发蒙 | 降低PH | |
过低 | 镀层黑度受影响,易起彩 | 提高PH | |||
温度 | 调节镀层合金成分 | 过高 | 锡成分较高,锡和氟化氢铵消耗量大,镀层黑度增加 | ||
过低 | 锡成分偏低,烘烤容易褪色,镀层黑度不够,中高区发白 |
三、平时维护
1, 温度控制再75-80度,这样镀层中的锡含量高些,抗变色性能好,外观较好。
2, 氯化亚锡,开缸的时候需要高一些(10克左右),否则不容易黑。平时维护的时候,可走下限。
3, 平时主要控制锡和氟化氢铵的量
4, 打片的电流控制0.5安, 时间1分钟
5, 做货的时候电流控制0.3-0.5安/平方分米,时间40秒至2分钟
6, 后处理保护可用市面上的金银锡通用保护剂
四、分析方法
镍的分析方法:
试剂:6%的双氧水,30%的酒石酸溶液,氨水(比重为0.89),紫脲酸铵指示剂,标准0.05NEDTA溶液,pH=10的缓冲液, 分析方法:取镀液1毫升于250毫升锥形瓶中,加酒石酸溶液5毫升,水120毫升,滴加氨水至呈蓝色,加pH=10的缓冲液10毫升,紫脲酸铵少许,用0.05NEDTA溶液滴定至紫色为终点,
计算:镍=M×Vx0.0587x1000,M为标准EDTA的摩尔浓度,V为耗用EDTA的毫升数,0.0587=58.7/1000
锡的分析方法:
试剂:比重1.19,淀粉指示剂,标准0.1N碘溶液 取镀液5毫升于250毫升锥形瓶中,加水80毫升,加盐酸15毫升,淀粉指示剂5毫升,以0.1N碘滴定至呈现不消失的蓝色为终点
计算:二价Sn(克/升)=N×V×0.0593×1000/5,其中N―标准碘溶液的当量浓度V一耗用标准碘溶液的毫升数0.0593一(二价锡/2000)
(想查询更多表面处理文章,您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点击关注公众号:易镀,公众号内有更多详细的表面处理文章,欢迎您的订阅)
易镀,十分专业的表面处理信息平台,金属表面处理/镁合金蚀刻剂/镁合金除油剂/镁合金漂白剂/镁合金转化膜/环保铝除灰剂/铝三价铬钝化剂/低磷化学镍/铝中磷化学镍/高磷化学镍/银光剂/银保护等。
表面处理难题可咨询:13600421922(程生)
Copyright © 2021 深圳市恒享表面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09192382号 技术支持:易百讯 - 深圳网站建设